Markedets billigste bøger
Levering: 1 - 2 hverdage

Bøger udgivet af Kunlun Press

Filter
Filter
Sorter efterSorter Populære
  • af Kou Hui &#23495 & &#25582
    246,95 kr.

    這部長篇的構思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那個時候的我除了跟隨著每年一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跑外,還把之前,也就是1982前的每年一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進行補讀。到了1993年,我對於諾獎作品的閱讀已經有了八九年的歷史了,產生的構思也漸漸有了不一般的意義。那個年代,我對沃爾-索因卡的戲劇作品十分入迷,他的《路》和《森林舞蹈》給了我極大的啟迪。我還讀了索爾茲伯裡的《長征》、特裡爾的《毛澤東傳》《江青傳》,近十年的閱讀之功混雜在一起,融會出了《北京》這部長篇的構思。當然,我更受其影響的應該是胡安-魯爾福的《佩德羅-巴拉莫》《平原烈火》,以加西亞-馬爾克斯、巴爾加斯-略薩為代表的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爆炸文學。當時我已經完成了長篇《西緒福斯的石頭》,那是1993年的3月到5月完成的。那部小長篇深受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和魯迅的《阿Q正傳》的影響,小說的主角尤骨子是前兩者的結合體,只不過把小說背景放到了20世紀末,也就是1990年代。那是我的一部得意之作,當時剛從華東師大畢業的文學博士、翻譯家曹元勇在《小說界》當編輯,他讀了後,給我寫了六七頁長的書信,並說它會一炮走紅的。那一年我在《北京文學》一期上同時發表了《幼兒園》和《城市童話:虎外婆》,從北師大畢業的文學碩士靜矣給我寫信說"你是一位有才華、有使命感的作家",盛讚我的風骨和小說的品質。但那部《西緒福斯的石頭》至今沒有發表,也沒有出版。記得有位大型雜誌的執行主編說"你讓我再進步進步嘛",意思是說那部小說一旦發表,他就會被撤職,不但不能再升官了,連公職保住都很危險。所以,三十年後,它依然沒有發表或出版。

  • af Kou Hui &#23495 & &#25582
    294,95 kr.

    作品以新政權建立伊始,皇上令六大秘書之一的宇文英去請已經逝去13年的文學巨匠呼延速的鬼魂譜寫《捕魂史詩》為主體故事。講述了宇文英出於對新政權忠貞,對大師呼延速的虔誠,喚醒了大師的鬼魂,道盡原委,與大師一起考察"上洋"。以呼延速的眼光、宇文英的心靈,看到感受到新朝代的種種痼疾,大師于失望之中選擇了逃離。大師的不合作,引發了全國上下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捕魂運動。在宇文英奔喪期間,大師的魂靈沒有倖免,其墳墓被掘,遺骸被鎖,魂靈終被囚禁。宇文英心痛萬分,但仍不得不面對皇上的指令。捕魂運動竟然推進到連同李白、屈原、蘇軾、施耐庵等歷代文學大師魂靈也被囚禁、被折磨的萬劫不復之境地,甚至包括剛死去不久的母親的魂靈。宇文英放棄了勸說大師呼延速寫捕魂史詩的念頭,並和大師呼延速密謀越獄。被感化的衛士寇承明參與並配合了他們的行動,他們去解救李、屈、蘇、施等大師,看到的情形觸目驚心:四大師不是被攔腰截斷就是被挫骨揚灰。他們在黑暗中繼續突進,卻遭到了豹子、虎群、獅子等巨獸的圍困,最後在宇文英夢中出現的女巨人--母親幻化的自由女神引領下,於一片黑暗之中,終於看到沉重的地下牢獄的出口。

  • af Kou Hui &#23495 & &#25582
    325,95 kr.

    真正意義上的寫作,總會冒犯到一些禁忌,無論是政治上的,倫理上的,還是美學上的,這是文學自身的邏輯使然。那麼,在一個後極權意識形態下,當今的中國自由寫作者只要選擇"自由"作為寫作的唯一標準的話,就必然會冒犯政治的禁忌,成為一個政治上的"異議者"和"對抗者"。正如布羅茨基所說"文學必須干預政治,直到政治不再干預文學為止"。作家東亞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能突破自身的審查,將自己放在更為廣闊的自由之域,從而使得他能夠直面民族過往的悲慘和現實的荒謬,並以高超的文學造詣和罕見的良知與勇氣把文本(就國內小說整體水平而言)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樣一個作家,他不僅犯了這個時代的忌,同時也犯了這個時代流行的犬儒主義者--精緻利己的"襠下作家"們--的忌。他們不敢於發出自由的聲音,就必然對於文壇邊緣摸爬打滾的極少數"東亞"們形成一個"壓力團體"[1]。在這裡,我想說:就讓那些聰明人隨著這個荒謬的時代去盡情的翻滾吧!《日晷》僅僅只是一個開端,漫漫長夜,在當下的後極權意識形態的天空下,這部反極權小說是難以通過出版審查制度正式出版的。這也許正是作家東亞的榮耀,因為他面向的是未來。 [1] 壓力團體是指通過精神壓力迫使個體放棄個人意願以和團體其他人員取得一致意見的團體。它利用團體成員對歸屬感和交往的需求,使個體擔心自己受到孤立、排斥和唾棄,從而實現團體意見的統一。團體壓力過程由美國心理學家哈羅德-萊維特於1972年提出,他認為團體壓力過程分四個階段:理性階段、情感引導段、直接攻擊階段和開除背離者階段

  • - Where does the Wolf Drink Water
    af &#28023, Ai Qinhai &#24859 & &#29748
    251,95 kr.

    極權主義企圖征服和統治全世界,這是一條在一切絕境中最具毀滅性的道路。它的勝利就是人類的毀滅;無論在那裡實行統治,它都開始摧毀人的本質。 --漢娜-阿倫特《極權主義徹的起源》

  • - Create Heaven and Earth
    af &#28023, Ai Qinhai &#24859 & &#29748
    325,95 kr.

    所有其他受聖靈默示的作者,只能講述在遙遠的將來,或迫在眉睫的事,惟有這位蒙福的作者,雖然出生在創世完成許多個世代之後,卻被至高的神引領,配得敘述萬有之主在起初的創造。 -- 愛琴海

  • - Bad Teenagers and His Mentors
    af Xiao Jian, &#26313 & &#21133
    297,95 kr.

    一個樸實的少年,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後,面對著各種各樣的齷齪、無恥、貪婪、不公,尤其是他的那些導師們表面上的誇誇其談,其實不學無術,不僅如此,而且滿肚子的男盜女娼、急盡功利、下流無恥。他被逼得不是隨大流,就是麻木無奈,但沒有變成精緻的利己主義,而是在一個特立獨行的作家的暗示下,冷酷兇殘地拿起尖刀,刺向了最令人痛恨的那個傢伙,完成了他個人肖申克式的救贖。曉劍,本名王建,中國作家、編劇;曾當過農民、工人、記者、編輯。1973年開始公開發表文學作品;至今已經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隨筆集、詩集約50餘部;有十余部電影文學劇本、十餘部電視連續劇劇本搬上銀幕和屏幕;有作品被翻譯至日本、美國及意大利。

  • - The Memory of the Chinese Hooligans
    af Xiao Jian, &#26313 & &#21133
    300,95 kr.

    一批被認為群氓式的男女,以自己最接地氣的方式,口述出個人的或慘痛、或悲涼、或厭惡、或得意的生活經歷,直擊當代中國底層人的生存狀態,打破了某些宣傳部門的滔天謊言,撕開了所有罪惡的遮羞布,將一切真相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作家曉劍,本名王建,中國作家、編劇;曾當過農民、工人、記者、編輯。1973年開始公開發表文學作品;至今已經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隨筆集、詩集約50餘部;有十余部電影文學劇本、十餘部電視連續劇劇本搬上銀幕和屏幕;有作品被翻譯至日本、美國及意大利。

  • - Bleached Mountain
    af &#19968, Yiping Lu &#30439 & &#33805
    279,95 kr.

    這是另一版本的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這是另一種關於"謊言"的寓言與傳奇;這是存在之在與內心之在的雙重荒涼與荒誕。傾二十餘年之軍旅,忍受文壇孤獨與喧囂,十年精雕細琢,終近善本。中國唯此,獨一無二。作家以漫畫的筆調,通過一位普通士兵在"文革"的種種際遇,及他週遭各類人物的異動,深刻地揭示了極權體制下人的靈魂的扭曲與人類的困境,謔而不虐,寓莊於諧。中國西部的帕米爾、喀喇昆侖和阿裡一系"白山",第一次以虛構文學背景亮相。白頭仍可讀《白山》,《白山》仍可白頭讀。

  • - Night Child Soul
    af Kou Hui &#23495 & &#25582
    263,95 kr.

    寇揮的特點是他把握住了他所喜歡的馬原那種早期虛構的先鋒小說的路徑,他確實是把記錄跟虛構、記錄和想像結合起來的一個作家。《送進大海》這部中篇,如果不考慮他後面的虛構動機,整個像一個旅行記錄,也許就是他說的2018年去西雙版納到馬原那兒,他把這趟行程在小說裡做了記錄。這個記錄包括搭出租車、坐飛機、住酒店、吃飯以及他們的價格、行走的路線、見到的人,沿途的風土人情,整個可以說是一個,僅僅看這些就是一個記錄,但是在記錄背後有一個想像和虛構的東西,就是他所說的要把466個被秦始皇焚書坑儒所埋葬的儒生,把他們的靈魂送到大海。這是一個象徵性的,非常虛構,非常具有想像力的,把一路從西安到雲南,再到北海,在他非常紀實的旅行記錄中,始終有一個虛構動機,就是讓人感覺好奇,他怎麼樣把背包裡裝著466個亡靈,讀書人的靈魂,怎麼把他們送進大海,當然最後的時候似乎讓人有一點寫實了,他說是用466個紙條在海上放飛了,寇揮把記錄和虛構結合起來的這種方式,是體現了他的先鋒性。《完顏丹朱》也是這樣一個記錄和想像的過程。當然寇揮在他的這些小說裡邊都有一個東西,就是對權力的一種反思和批判,對一種歷史中的,發生在個人生活中的,通過他們的命運去反思一種個人的生存和一種政權權力的關係。《完顏丹朱》看著是純粹的虛構,但是再讀下去發現它也有一些原型,他可能就是蕭紅的一個原型,當然他是充滿了虛構的,因為他的主人公,蕭紅變成了完顏丹朱,非常富有想像力。這個小說寫得我覺得找不出瑕疵。如果說《送進大海》最後那些紙條讓我突然有一點失望,甚至還不如一把土的那個感覺要好一些,但是在《完顏丹朱》裡面他處理得非常好,赫連喬峰去香港看已經病危的完顏丹朱,實際上已經過世的完顏丹朱,來了一個趁虛而入的人物,和他年輕的妻子和兒子生活在一起,最後當赫連喬峰返回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尷尬的時刻,兩個男人回到一個女人身邊的時候,當然他突然採用了一種讓兩個人合為一體的方式,這個虛構是非常有意思的。寇揮說他把中國傳統的敘事融進來了,從表面上看有一點像博爾赫斯,但這完全是中國古老的虛構傳統,《太平廣記》裡邊,古代的典籍裡邊有很多,一個人的身體和靈魂是可以分開的,身體去外面過他的日子,可能放排、做生意、打魚,但是這個病體,他的靈魂在家裡過另外一種生活。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處理,讓兩個男人變成了一個人,但是更重要的他不是在講述一個多角的戀情,而是講每個人都嚮往的一種自由,個人自由,由於他們嚮往的自由,他們奔赴了西北,奔赴了小政權。但是在小政權那裡,地方政權那裡,只有一種集體的自由,而對個人自由是剝奪的,個人對自由的嚮往在那裡又被顛倒,所以這個小說有雙重的主題,不僅有個人的命運、愛和死,還有歷史的表現。這點上,寇揮和學群有所相似,表層的主題是個人命運,是愛、欲望與死亡的主題,但是隱藏在背後的主題是個人和歷史趨勢、個人和群體命運預言式的表達,《完顏丹朱》這個小說隱藏著非常多深厚的雙重的主題的交織,它的語言也都無可挑剔,這篇是一篇近乎完美的小說。

  • - The Communist Virus
    af &#28023, Ai Qinhai &#24859 & &#29748
    393,95 kr.

    基督式的女性耶穌雪帶領以十二屬相為名字的中國人,穿越了周秦漢唐元明清及近代中國,穿越了太陽,去尋找創造主。她的前夫王極權是淩遲地區的最高長官,他制訂的賣血經濟政策,把淩遲地區的人民變成了血槳奴隸。人民成了用身體生產血漿的經濟動物。生活在共產病毒帝國的人民被剝奪了一切,男人只能賣血,女人只能賣淫。暴力和謊言如洪水氾濫,權錢性繁殖毒害了整個淩遲國。淩遲學是淩遲地區的作家、記者,他是淩遲地區良知的化身,他採訪調查了這個地區大規模流行共產病毒的來龍去脈,並書寫了這部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部偉大文學作品比肩的小說。在與王極權的抗爭中,他的舌頭被割,他的妻子被殘害致死,但是他在集體無意識的污染中頑強地把淩遲地區的罪惡史寫了出來,洞察重估了淩遲國五千年歷史的一切價值。深重災難中的淩遲國人民,唯一的希望就是跟著已經死過三回的耶穌雪踏上尋找創造主的道路。

  • - A hundred Year of a Dream---Xinnan Yang's Family History
    af &#24935, &#22825 & Huitian Yang &#26472
    398,95 kr.

    杨心南先生(1903-1980),本名煛,"心南"之名源于先生的笔名"辛难",而巧合其一生的辛苦艰难--为寻求振兴民族的道路,实现报效国家的理想,走出偏远山寨,到省城求学,又赴省外投身革命大潮,足迹遍及半个中国,还远赴南洋新加坡,与千千万万爱国知识分子一样做了一回"中国梦",有些梦境后来化为现实,而更多的磨难曲折则成为怅然的记忆。"辛难一梦百年过"如实叙述了先生的个人经历及其家庭故事。心南先生出生于贵州黄平县上塘乡岔河村,因母亲唐氏系瓮安县平艾坝唐家院(今属福泉县)人,故自幼即到平艾坝的瓮安名儒邓国瑜处发蒙就读。1922年,心南先生挑着行李,三天走了三百多里路,到省城求学,考入贵阳师范学校。贵阳师范学校位于次南门的文化路。文化路上书店林立,是贵阳有品位的时尚街坊。新亚书店别出心裁,每周到校门口推销未切边的毛边书,地摊廉价,配以高质量新书,更得到学生的追捧。心南先生跟同时期的青年一样,满怀青春的激情和对社会改进的渴望,学习新文化新知识,曾一度倾向安娜其主义。有先期投奔广州黄埔军校的校友寄来黄埔校刊和其它书籍,引发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开始接受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影响。贵阳师范学校的两任校长尹笃生、邵明轩以及众多优秀教师给学生们树立了学问和品格的榜样。对先生影响较大的还有他的恩师彭述文先生,彭述文先生是贵州第一个革命团体贵州科学会的创办人之一,并参与领导了贵州辛亥革命。

  • - The Bloodline
    af &#39342, &#26943 & Feng Chun
    268,95 kr.

    本小說就是以人類生育為話題,展示出了人們於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與自然、與社會,包括與個人的執念之間所產生的矛盾和抉擇,而引發出來的有趣故事和精彩情節。這是一謎,王氏之謎,家族一直單傳,一直男丁稀缺,到了王綏宗這一代僥倖有了弟弟,而後卻因故身亡。王綏宗夫婦生了四男二女,可到了曾孫輩又男丁闕如,王綏宗用了一生的努力和追求,也都竹籃打水。故事情節主要從王綏宗自家和女兒嫁出去的家庭演繹。他的四男二女都是較底層的人物,男的有農民,有公務員,有當兵的,還有接班頂替到學校工作的,小女兒考上了大學,大女兒卻嫁給了王綏宗的初戀情人當兒媳婦,是個普通木匠家庭,極為一般。生育矛盾主要放在大女兒這一家。這一家歷來人丁都很弱,幾代男丁單傳,其女兒的肚子又不爭氣,生了好幾個女的卻生不出男孩來,這樣女兒王桂英要生男孩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只有由王綏宗這一家來出謀獻策,並給予了大力支持幫助。這樣就產生了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

  • - Shi Gong Diary I: Volume of Pencils 1970-1972
    af Shi Gong &#30690 & &#24339
    313,95 kr.

    整理日记,我最早的是初二开始的1970年。经历了文革的我们,在毛泽东"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下,将中学6年减少为了4年,即初中两年,高中两年。从日记中就可以看出,就这几年,我们大量的时间都在干活,真正坐下来安静读书的时候不多。我们没变傻,实属侥幸。当年的我写日记,是没想到还可以出版的。摸着石头过河,我先出版最早时间段的日记,供一些对中国当代史感兴趣的人参考。这个阶段以"笔"命名,其中"铅笔卷"为学生时期,"粉笔卷"为教师时期;"铁笔卷"为参军时期,"毫笔卷"为大学时期。确实,我一辈子都在用笔谋生,让自己的爱好成了职业,也算对得起自己。 矢弓,记者、作家,原名裴知强,1956年生于湖北公安,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担任新华社湖北信息社、《湖北经济报》、农村部、工财部负责人;1997年3月调入新华社海南分社,任副社长,曾担任电视台和网络评论员。以"矢弓"署名网络时评,因反应迅速、语言辛辣而倍受各界关注。主要著作:时评集《天地良心》、新闻作品集《雪泥鸿爪》、长篇报告文学《五味人生》、散文集《闲庭信步》《矢弓文集》(1-4卷)。现居中国海南,自由写作。

  • - Never Ending Drama
    af Yang Di, &#26954 & &#31515
    293,95 kr.

    小說以生動的筆觸,真實、藝術地描寫了浣城市電視台的全貌。作者以其準確的洞察力和成熟的藝術表現手法,深刻反映了電視台裡不正常的人際關係,皆充滿了迎合、鑽營、朦混、羅掘等手段,書中眾多人物形象鮮活生動,如:愛慕虛榮卻心機淺白的汪小荷;待人勢利、老辣幹練的李圓圓;對待上級屈從迎合,對待汪小荷卻刻薄寡情的孟廣宇等,真是人間萬象,眾生百態都濃縮在這小小的電視台裡了。小說風格獨特、趣味盎然,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 - Apostle at Dusk
    af &#19969, Ding Mo & &#22696
    264,95 kr.

    我一直喜欢黄昏......我一直相信黄昏是一个谜,一个永恒的无解之谜;它那浑黄混沌的调子迷醉、迷离、销魂,永远无法参透;它意味着万有的开启和某种未知的临界。有人葬身于酩酊的黄昏,有人则从黄昏的落日中死而复生......《黄昏使徒》是从我的一篇小说《楼兰黄昏》中得到的灵感,我一直喜欢黄昏,要是深研究,倒说不出个所以然;我相信黄昏是一种终结,也是一种开始,它是一个临界点,同样让世界相连--文字的世界、现实世界、未知的世界,要是可以,它们中应该都存在黄昏;在黄昏中,迎着夕阳出发,穿越现实与未知的边界,不必担心是活着还是生活,不必害怕考试还是审核。我从小到大是害怕考试和审核的,因为它们会使我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心里压力,尤其是在读过80后韩寒的《三重门》之后。很多问题是需要去反思的,一种文学的反思、一种良知的反思,一种爱的反思。这也是我创作小说的初衷。伤害是一把利刃,当你刺痛别人时,也会割伤自己,与其去刺痛自己虚弱的灵魂,不如用爱去包容、去滋润。要知道带着恐惧、害怕、仇视在这个洪流中活着是很累的。我是害怕活得很累的,不过这不代表我没有吃苦的精神,中国人向来是能吃苦的,但不要让吃苦成为一种惯性。吃苦是实现人生"活着"意义的先决条件,吃苦是为了对追求的理想和价值的一种责任。我不想在生命到达终点的时候像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带着遗憾与世长眠。

  • - CHINESE DARK POET---Huang Xiang and His Colorful World
    af Zhengming Fu
    284,95 kr.

    本书主人公黄翔(1941- ),湖南省桂东县人,为追求生命自由和创作自由,先后六次羁狱,受尽迫害,从1958年起笔耕四十余年,著述约三百万字,长期在中国大陆惨遭禁毁,1997年,携妻子秋潇雨兰旅居美国。目前在海外出版的黄翔作品,主要有《黄翔--狂饮不醉的兽形》,诗集《黄翔禁毁诗选》,散文集《梦巢随笔》、半自传体长篇小说《自由之血》,传记《喧嚣与寂寞--黄翔自传-东方叙事》,"受禁诗歌系列":《活着的墓碑--魇》《裸隐体和大动脉》《诗--没有围墙的居室》《非纪念碑--一个弱者的自画像》《我在黑暗中摇滚喧哗》《独自孤寂中悄声细语》,"太阳屋手记"三书:《总是寂寞》《沉思的雷暴》和《锋芒毕露的伤口》,部分作品已被译为英、法、瑞典文、日文等多种语言。菲里尼(Federico Fellini)说,"一切艺术都是自传性的;珍珠是牡蛎的自传。"黄翔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的自传色彩显而易见,但这些作品同时也是中国二十世纪下半世纪的文学传记和宏伟史诗。长期向往光明的黄翔,是一位伟大的"黑暗诗人",他捕获了我们无法忘却的痛苦的记忆,把专制下的恐惧和抗争化为奇幻的诗美。他的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奇迹,是像印尼爪哇的佛教建筑婆罗浮屠一样的东方奇迹。本书著者生动描述了黄翔的生平和罗曼史,追溯其创作道路,以色彩诗学和比较文学的角度赏析其诗歌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本书可以视为第一本特殊的黄翔评传。本书将先后以中、英文两种文本出版。它的重要价值,首先在于黄翔在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当代诗坛所占有的特殊重要的地位。 著者傅正明,湖南省邵阳市人。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现居瑞典,著有《在波兰的废墟上--辛波斯卡的诗歌艺术与文化传统》《百年桂冠--诺贝尔文学奖世纪回眸》等专著、论文和《古希腊喜剧艺术》等译著多种。

Gør som tusindvis af andre bogelskere

Tilmeld dig nyhedsbrevet og få gode tilbud og inspiration til din næste læsning.